工程案例 · 理事会成员参与项目 · 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彩画保护项目工程

2023-05-04 15:07:52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彩画保护项目

建设单位: 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地理位置:颐和园前山西南坡转折处听鹂馆北面,向西遥对着宝云阁。

二、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彩画保护项目

项目地点: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

    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位于万寿山西部,由画中游、澄辉阁、爱山楼、爱山亭、借秋楼、借秋亭、石牌坊、垂花门、湖山真意及游廊组成。此处地势坡度较大,各个建筑因地制宜,随山就势,是一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

三、修缮前残损情况说明:

    经过现场勘察,该建筑群现状外檐彩画损坏严重,彩画颜料粉化脱落,纹样模糊不清,点金、金线部位大部分失色、变黑,地仗层大面积剥离、脱落,木基体暴露。

四、残损成因分析:

1、总述:本组建筑主要建筑大木构架保存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形、糟朽现象。

建筑的主要残损部位为柱根、木基层、木装修、屋面、局部大木构件。屋面和大木构件的残损直接导致上架地仗彩画的破损。

(1)自然原因:建筑历经百年,经历了地震等自然气候的侵袭,造成了建筑一定程度的残损。

(2)年久失修:从历史修缮记录中发现,本组建筑自光绪重建后,虽有过多次零修,但未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零修造成本组建筑屋面琉璃瓦件的颜色、大小较为凌乱,因此年久失修也是造成建筑残损的一个原因。

(3)人为原因:在70年代的修缮中,由于资金原因的影响,没有使用原始材料,采用质量劣质的材料代替,例如画中游殿的包袱心采用软活做法。飞椽头金线采用黄线代替。

2、油饰彩画部分的现状:

    画中游一区彩画以70年代-80年代修缮的苏式彩画为主。地仗层基本为一麻五灰和单皮灰。

外檐彩画损坏严重,制作材料的自然老化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彩画颜料的粉化脱落,纹样模糊不清,因使用了劣质金箔,现存外檐彩画的点金、金线部位已经大部分失色、变黑。地仗层也出现大面积剥离、脱落,木基体暴露,缺乏保护的木基体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彩画损害日趋严重。

    比较典型的病害种类如下:

    地仗层脱落:地仗层全部脱落,露出其下的木基体。

    颜料剥落:颜料层局部脱离基底层的现象。

    空鼓:地仗层局部脱离基底层所形成中空现象。

    起翘:地仗层、颜料层在龟裂、裂隙的基础上,沿其边缘翘起、外卷。

    龟裂:地仗层、颜料层表层产生的微小网状开裂。

    裂缝:木构件、地仗层、颜料层开裂形成缝隙。

    剥离:地仗层局部脱离木基体,尚未掉落的现象。

    积尘:灰尘在彩画表面形成的沉积现象。

    粉化:因颜料层胶结材料劣化,导致的颜料呈粉末状的现象。

    结垢:彩画表面因老化产物、积尘、空气中的其他成分等擢用形成的混合垢层。

    水渍:因雨水侵蚀及渗漏而在彩画表面留下的痕迹。

    其他污染:油漆、涂料、沥青、石灰等材料污损彩画表面的现象。

    人为刻划:彩画表面人为附加的管线、钉子等对彩画表面造成的损害。

    一级残损:地仗残损严重,彩画大部分残损,大面积褪色(或彩画有错或改变历史原貌)画中游殿内檐及廊内掏空、值房外檐、北游廊内外檐、南游廊内外檐。

    二级残损:地仗保存较好,彩画局部残损,大面积褪色;彩画保存较好,地仗局部或整体残损.澄辉阁外檐,借秋楼、爱山楼外檐及廊内掏空,爱山亭、借秋亭内檐,湖山真意外檐及廊步。

三级残损:保留的原始彩画较为完整或彩画虽不是原始彩画,但地仗牢固且彩画绘制精美,代表一定历史时期风格,(或已经被世人广泛认可)且保存较好,保存表面有明显积尘。澄辉阁内檐、湖山真意内檐。

五、历史历次修缮记录:

据《颐和园志》修缮档案记载,乾隆十九年(1754年)已有画中游、湖山真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已有爱山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已有澄辉

阁、借秋楼。

光绪十八年,爱山楼成作内外檐装修前后檐,压面石扁光见细,迤北游廊成作横楣坐凳:画中游、湖山真意、借秋楼均成作内外檐装修,前后檐压面石扁光见细。

光绪十九年四月,画中游并东西游廊垂花门均油饰彩画。湖山真意、爱山楼、借秋楼均油饰彩画,周围压面石扁光见细。光绪十九年七月,画中游并东西游廊迤北荷叶式围墙,东西垂花门及湖山真意、爱山楼、借秋楼均油饰彩画,周围压面石占斧见细,八方亭竖立大木己齐。

光绪十九年十月,湖山真意甬路筑打灰土,画中游、爱山楼、借秋楼接作内檐装修,八方亭内墁地面砖前面泊岸接錾石料。

光绪二十年正月,爱山楼借秋楼前面泊岸安砌石料。

光绪二十年四月,湖山真意摆砌点景山石。

光绪二十年七月,画中游爱山楼借秋楼成墁地面砖前面泊岸接砌宇墙。光绪二十年十月,画中游前八角亭并迤东廊油饰彩画。

1932年,整修画中游。

1950年,小修爱山楼。

1951年,整修画中游主亭。

1953年,照原样油饰整修画中游,山石加固整修。

1963年,安装避雷设备。

1964年,部分走廊挑顶。

1967年,爱山楼挑顶。

1970年、1977年、1978年、1984年、1986年又多次进行油饰整修。

六、修缮内容:

(1)澄辉阁:内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外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2)借秋楼: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3)借秋亭:内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外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4)爱山楼: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

(5)爱山亭:内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外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6)石牌坊:石牌坊南面有额“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配联“幽籁静中观水动,尘心息后觉

凉来”,北面有额“身所履历自自欣得此奇观”,配联“闲云归岫连峰暗,飞瀑垂空漱石凉”。

(7)画中游殿: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8)画中游西值房:重做地仗、彩画;

(9)垂花门:内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

(10)湖山真意:内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外檐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

(11)北游廊: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除尘清洗、颜料层加固、地仗回贴;西侧东数第八、第九间双脊檩;

(12)南游廊:重做地仗、彩画

七、修缮原则及指导思想:

1、“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确定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

2、可逆性、可再处理原则

在修复过程中,坚持可逆性,保证修复后的可再处理,尽量选择与原构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传统工艺,为后人的研究、识别、修缮留有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

3、尊重传统、保持地方风格的原则

不同地域总有区别于其它地域的建筑风格与传统手法,须特别注重保留与继承,并在修复过程中要加以识别,尊重传统,承认建筑风格的多样性、传统工艺的地域性和营造手法的独特性。

应尽可能的利用旧料,按原工艺施工。砖、瓦、脊件、石活、雕饰构件应尽量收集旧料,所添配的材料应按旧构件尺寸、样式定制,外观应尽可能的恢复原有风格、形式。

  1. “最小干预”的原则

即在制定保护方案时,坚持“最小干预”的文物保护理念,将维修、加固活

动中对文物造成的损害降到最小限度。注意保存不同历史时期、具有历史价值的遗存,尽可能利用原有构件,最大限度地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坚持以修为主的修缮理念,严防为增加工程量而故意加大构件的更换数量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文化信息。以修缮原则及指导思想为前提,以现状勘察为依据,确定本工程的修缮设计。

借秋楼:

上架大木彩画保护施工:除尘、彩画回粘、清洗、彩画加固。

图示部位:北侧明间西。

 

 

施工前  

 

 

施工后

澄辉阁:

斗拱砍净挠白,重做单披灰地仗、彩画。

图示部位:三册斗拱西北角。

 

 

施工前  

 

 

施工后

 

借秋亭:

上架大木彩画保护施工:除尘、彩画回粘、清洗、彩画加固。

图示部位:二层外侧西立面。

 

 

施工前

 

 

施工后

 

画中游殿:

上架大木彩画保护施工:除尘、彩画地仗回粘、清洗、彩画加固。

图示部位:北立面明间。

 

 

施工前

 

  

施工后

 

 

 


现在的画中游